一般人特别怕冷的话,要么就是穿少了,要么就是身体发烧导致的病理性怕冷,但是还有些人体温正常,衣着也不少,但对冷总是很敏感,手脚总是冰凉。中医认为这种症状是由于阴阳失衡脾胃不和气血不足肾虚所导致的。这种情况下,吃药打针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,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。
怕冷虽然不是什么大病,但确实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。中医在治疗上以温补肾阳为原则,可以药食同补,对于缺铁或者贫血的患者还需要适当的补铁、补血。适量的运动能够振奋阳气,助阳生热,也易于机体阳气的恢复,驱走寒冷,更是经济适用的方法。今天我们要说的是,如何使用艾灸疗法来治疗体寒、怕冷等症状。
一个人如果特别怕冷,手脚经常是冰凉的,那基本上就是脾胃方面出现了问题,表现为脾虚胃寒、脾胃不和,一着凉就会肠胃不适。而脾虚又会引致肾虚,所以艾灸治疗,以调理脾胃和肾功能为主。脾胃调和,肾气十足,身体自然就不会虚,更不会如此的怕冷了。
用艾灸疗法来调理脾胃虚寒和肾虚,需要对症以下六大穴位:中脘穴、关元穴、足三里穴、肾俞穴、太溪穴和涌泉穴。今天灸哥给大家逐一介绍每个穴位的位置及功效。
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(当脐中上4寸)。即: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(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)。中脘穴属于“任脉穴”,艾灸此穴有疏肝养胃、消食导滞、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,且去眼袋、美容养颜、延缓衰老等作用。
关元穴位于腹部,身体前正中线,脐中下3寸。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(四指并拢,从脐中起,以中指横纹为标准,横向的距离),腹部的正中线上。艾灸此穴有培肾固本、调节回阳的作用,治疗阳痿、早泄、月以不调、崩漏、带下、不孕等功效。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下3寸,距胫骨前嵴一横指(中指)处。坐位屈膝,取犊鼻穴,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(即3寸),按压有酸胀感。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,艾灸此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抗病能力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等作用。
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,当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宽处(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,然后吸气,我们先摸到我们的肋骨的下缘,在侧腰部,沿着肋骨的下缘画一条水平线,交叉在我们的腰两旁的肌肉上,这就是肾俞穴。)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,艾灸此穴有补肾助阳、调节生殖功能,缓解腰痛、肾脏病、高血压等作用。
太溪穴位于足内侧,足内踝(高点)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(即: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)。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,艾灸此穴有治疗失眠健忘、咳嗽气喘、月经不调、牙痛、阳痿、手脚冰凉,祛斑祛痘、美白肌肤等作用。
以上穴位,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,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,每周休息一天。有见好转后,可以减少为一周3至4次,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。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。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,自内而外,如果有时间,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,避免上火。另外,坚持每天用艾叶水泡脚也会有很大的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