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阳艾灸
和阳艾灸,简称“和阳灸”,别名“湖阳灸”,一种艾灸器具和方法,相传于两千多年前的湖阳一带(今唐河县湖阳镇附近)。据传,“和阳灸”最初是采用竹筒做成,用的灸材是当地唐河水域(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唐河县、社旗县及新野县境内)的艾草,恒温不烫,疗效显著。
和阳艾灸的由来
公元22年,王莽暴政,民不聊生,刘秀起兵反王莽。刘秀与大哥刘縯率兵先后拿下长聚(今湖北枣阳)、湖阳(今唐河县湖阳镇一带)、棘阳(今新野县东),下一步计划攻打南阳郡治所宛县。当大军行至小长安聚(当时的淯阳境内,今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附近),遭遇王莽的主将甄阜、梁丘赐率领的大军伏击,损失惨重。此役,刘秀的二哥、二姐和三个外甥女等刘氏宗族数十人被杀,史称“小长安之战”。
战败的刘秀大军,退缩至湖阳和唐子山一带休整。当时已是11月下旬初冬,湖阳及唐子山一带寒冷多雾。伤痛加寒湿,使大批将士失去战斗力。因为缺少药品,随军医官也束手无策。刘秀便命人把附近所有的土郎中都请来,商讨医治办法。其中一个土郎中献计说,当地有一种竹罐灸疗法在民间使用很广泛,而且所用的药物是唐河水沿岸生长的艾草,几乎家家有储藏。郎中和医官们便把收上来的陈年艾叶打成绒,卷成条,放进竹罐内点燃给将士们试治。让人惊奇的是,当地的这种罐灸疗法恒温不烫,不但治好了将士们的伤病,还祛除了他们身体上的寒湿,补足了阳气,个个精气十足,迅速恢复了战斗力。
摆脱病痛的刘秀大军,很快歼灭甄阜、梁丘赐大军,击败严尤、陈茂于宛县城下,并于次年即公元23年5、6月份,在当时的昆阳一线(今河南叶县),刘秀凭精选三千人的敢死队,大败数十万的王莽大军,史称“昆阳之战”。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之一,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,也为其后来的登基称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成功医治刘秀将士们伤痛用的艾草,因为采用的是唐河水沿岸的艾草,所以被将士们称为“唐艾”,又因为这种神奇的罐灸是湖阳一带的灸法,将士们称之为“湖阳艾灸”。
后来刘秀觉得这种罐灸有别于其他艾灸疗法,使用时不会烫伤皮肤,烟也很小,温和舒适,便把“湖阳艾灸”改名为“和阳艾灸”!登基后的光武帝刘秀及后来册封在湖阳的湖阳公主刘黄(刘秀的姐姐)一直都对这种“和阳灸”赞赏有加!从此,“和阳灸”便在当地流传下来!
参考资料
小长安之战
光武攻淯阳不下,引兵欲攻宛,至小长安,与甄阜战,败。
------------------《谢沈-后汉书》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光武敛宗人所得物,悉以与之,众乃悦。进拔棘阳,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、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,汉军大败,还保棘阳。
《水经注》卷三一淯水注“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,乘胜南渡黄淳水。
《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》: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、平林兵王匡、陈牧等,合军而进,屠长聚及唐子乡,杀湖阳尉,进拔棘阳,因欲攻宛。至小长安,与王莽前队大夫酎阜、属正梁丘赐战。时天密雾,汉军大败,姊元弟仲皆遇害,宗从死者数十人。伯升复收会兵众,还保棘阳。
北宋学者何去非《光武论》:“方寻、邑百众之众以压昆阳,其视孤城之内外者皆几上肉也。然而光武合数千之卒,申之以必死之誓,激之以求生之奋,身先而搏之,则其反视寻、邑之众者皆几上肉也,是以胜。虽然,是役也,人以其为光武之能事,而莫知其所以为能事也。唯诸将观其生平见小敌怯,见大敌勇也,皆窃怪之。而不知光武为是勇、怯者,乃所谓能事而皆以求胜也。”
明末大儒在《》中点评道:“昆阳之战,光武威震天下,王业之兴肇此矣。